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以科学发展观抓好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作者:李鹏程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22 13:48:28  文章录入:ArticleInput  责任编辑:21cpmzhang

个开源,又是一个节流的问题。它的落脚点是经济效益。改造的根本在于对于过去的管理机制、方式、方法,既要大胆地继承,更要毫不留情地批判。整合的目的,是打破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使企业苦练内功,注意细节,建立责任成本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组织型向成本效益型的转变。在老体制的国有企业中,应更注重于实践,再多的管理理论都比不上一个具体方法的运用。一件事做成功了,它的实际意义远远大于我们同时去抓很多事情,这就是整合的力量。

  (二) 以建立责任会计为切入点,深化和促进工程项目管理

  我们实行责任成本管理已经有多年的时间,但成本核算体系与责任成本管理结合有一个过程,尚待完善、规范、深化。这实质为企业的成本核算创新和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一是,在责任成本管理探索的过程中,企业沿用的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我国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弹性较大,给我们做帐务处理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同样一笔业务,不同的财会人员处理可能会进入不同的成本。一笔相同业务,由于经办人员理财意识的不同,可能会导致资金的时间价值大小或帐务处理的时间不一致,更甚者会造成潜亏。还有一个方面是物资部门由于没有按定限额发料或者是材料的工号不清楚,财务部门在做帐时就无从知道在某一工序用了多少材料,如果是笼统一笔帐摊销,那可能这一工序。

  (三)以基础管理为重要手段,深化和促进项目管理

  深化和促进工程项目管理,必须要以基础管理为重要手段。一是要强化基础数据管理。二是基本业务流程的管理,使基本业务流程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三是控制过程的管理。四是员工行为规范的管理。规范管理不能只是一套形式上的规范,它更应存在于人性和业务发展中的内在的根据和逻辑。员工如果不能理解和掌握在不同岗位涉及的管理的基本内涵,并将之变为一种科学的职业化工作习惯,管理是无法到位的。我们的员工普遍面临“科学职业化”的问题。

  (四) 以价值工程管理,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我们口头常谈及的“算大帐和算小帐”,其实质讲的就是价值工程管理。其实在工程施工管理中都在有意无意中进行了广泛的实践。价值工程管理实质是:凡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取得一定的效果,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种代价要是一种科学合理的价值和功能体现。它可以运用于劳务、材料、设备、安全、质量、工期、工序、作业、组织乃至二次经营等方方面面。

  1、价值工程管理的目的不是单纯追究降低成本,而是在保证产品具有业主要求的必要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总成本,提高产品的价值,使业主和企业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譬如:在施工工程中,项目部经业主同意,在用料上改变业主的制定要求,既保证了质量需要,又节约了投资成本,还节约了施工成本。这就是价值工程管理的运用。

  2、价值工程管理扩大了成本控制和管理的内涵,基本思想是赢得用户信任。它讲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包括施工成本、非施工成本、维修成本和保修成本等等。

  3、价值工程管理的核心是针对对象的功能分析,确定必要功能的最低成本方案。譬如:项目用工开单班是30人,开双班60人,表面上看,工费支出单班大于双班,但双班提前了工期,总的成本节约了。

  4、从价值工程管理的角度上讲,有的单项成本可能要亏损,但可以从其他项目弥补回来;有的单项成本,从战略成本进行考虑,要确定亏损值,以换取更大的收益。

  三、与项目管理密切相关的三个问题

  (一)关于人工费问题

  全面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企业的利润空间在不断缩小,工资比例在年年上升,甚至超过50%,这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在项目的人工费用的控制上,我们过去采取了减少用工数量、合理安排施工生产、减少窝工以及提高劳动效率等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责任成本人工费的单项指标往往都处于亏损状态。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供探讨。在报酬问题上,应该采取“工资优先”,还是“福利优先”政策。据一项调查指出:在跨国大公司中,在过去的50年中工资增加了40多倍,而福利增加了500多倍。跨国公司福利大大高于工资增长幅度,说明了跨国公司在福利政策上是采取了多种方式和积极政策的。工资和福利在各国都有不同的政策法规,我国也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规定。要采取过渡的办法需要研究政策、用足、用活政策,甚至要依靠“外脑”、依靠“朋友”。近几年劳动法、税法等改革在充分的酝酿后就快进入实施性阶段,它对于解决工资、福利等一系列问题将提出新的要求。哪种报酬体系方式更能适合企业发展和职工的需要亟待研究,但无论如何变革,工资和福利是报酬体系的一部分,都要考虑成本,并将报酬体系建立在成本许可的范围内。目前国有企业内部的人工费,还有较大体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