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铁路 >> 正文
宁波地铁站规划设计探析
作者:查波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9-9 13:05:37

  摘 要:地铁站作为地铁系统上的节点空间,在当代城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以分析大量的事例与研究为基础,对即将动工的宁波地铁站规划设计提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具体分析城市背景,凸显宁波地域文化。从地铁站与城市、地铁站与人的需求、地铁站与周边环境等几个方面论述宁波地铁站的规划设计方向。对目前宁波地铁站规划设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地铁为代表交通模式已经成为解决中国各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即使不是唯一的途径),并在城市生活中越来越显示着其优势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如今轨道交通的建设是把宁波全面推向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适应了宁波城市的发展,实现城市总体规划和实施“中提升”战略的需要。目前,国内的地铁站建设开始逐步注重区域文化与艺术的相结合、地铁站室内设施与标识系统的人性化,在建设中也强调以地铁站为中心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并注重地铁站对周边地段带来的辐射能力。虽然目前国内的地铁站建设已经在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迈上了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但不可忽视由于国内的地铁系统建设基本上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建设速度快、规模大,同时上马的工程项目多,从目前的建成项目来看,不免存在着诸如设计风格雷同、站内设备不完善、标识系统设计之后等等问题。和日本、欧洲地铁先进国建相比,在各个层面上都还存在明显的滞后。

  1 宁波地铁站规划设计背景

  1.1 日益流动的社会生活

  经济全球化和生活多元化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随着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和城市向周边郊区的不断扩张。2002年,宁波市人口达到596.2万人。其中,中心城人口达到了124.9万人,外来流动人口增长很快,但由于城区空间小、三江自然分割,加之目前每天近百辆的私家车增加量,私家车和小汽车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城区交通拥挤现象日益突出。路宽了车却慢了。人们在距离越来越远的住宅、工作单位、学校、商店、体育馆和电影院的生活场所之间奔波。在宁波这样高速发展的城市,人们通过旅游来体验不同的生活的内容,了解更多的文化含义,满足好奇心,更重要的是离开越来越不喜欢的工作单位和居住的地方,逃避现实,减轻挫折感和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而多元化的社会提供了总是不断变化的消费观念与兴趣的多重选择,促使着人们不停的流动。

  社会变革是一个城市变化的核心,通过建立高效的联合运输网络系统,设计复杂的城市流动环境,就有可能以一种合理的、可持续的方式来应付这种流动趋势。

  1.2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选择

  宁波是浙东交通枢纽,陆、海、空、水立体交通发展迅速,城市交通作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空间载体,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运用形态的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是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随着地铁列车、小汽车、公共汽车、地铁等机械化交通工具的发明,不仅改变了人们出行的方式,而且向原有的城市结构和城市交通体系提出挑战。

  由于目前小汽车为主导的公路交通体系带来的是交通的堵塞、土地的大量占用、生态环境的恶化等诸多问题,便利的公共交通可以疏通城市交通脉络,改善城市空间和环境质量,保护城市的历史风貌和特色。

  1.3 地铁站建筑意义的变化

  现今,各种能带来活力和繁荣的运动因素构成了城市的形态,城市不再局限于空间中而是有了“距离——时间”的概念,城市地铁站起作用远远超越了单纯的交通枢纽。不断更新的车站不仅见证了城市生活的变化,而且努力成为城市中富有个性的标志性公共空间,激发人们的热情和敢于挑战时代意识,并尝试提供更好的展望城市未来的建筑可能性。

  2 人性化设计

  2.1 满足人们所需

  设计的层次越高,其精神性的因素就越多、越圆满,物质性和精神性、理性化和人性化的结合就越完美、越融洽。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即是人的认识、思想和情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人类设计是人类情感、文化精神及伦理道德的观照。设计是无“情”的,又是有“情”的。“情”即映射于人类普普通通的设计中;设计是无生命的,又是有生命的,“生命”即蕴含于人类对物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人类社会的一切都已打上人类精神意识的烙印,设计也不例外。人性化设计将是未来设计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宁波地铁站是否能成为我们都市人的又一客厅,让“匆忙”、“冷漠”不再是地铁车站空间的关键词,就必须从根本上先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才能去感知场所的存在。

  2.2 人性化设计的表达方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