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与工程造价控制研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考试吧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5/15 12:41:04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摘要:建筑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在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合理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主要探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即工程的建造价格,是指工程项目在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等环节所花费的总费用。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其中,建筑结构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建筑结构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处理技术与造价的关键环节。在我国,民用建筑是应用最广泛、涉及面最宽的建筑形式之一,它的工程造价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建筑市场的繁荣。笔者针对民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进行探讨。

  1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资金有的高达总投资的1/3以上。要达到优化地基造价的目的,设计人员应对地基处理技术的优缺点有较全面的认识,并熟悉各种地基处理技术的造价。据调查,天然基础的造价为桩基造价的27%-67%。因此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天然基础而不是桩基可以避免浪费。但并不是所有的建筑物都是如此。目前,民用建筑物逐步向高层、超高层发展。高层、超高层对地基的要求很高,而天然地基无法满足其工程需要。一些底面积小,净高偏高的建筑,特别是建在填海地段的高层建筑,为满足沉降量和承载力的要求,往往需要采用桩基。

  目前采用较多的桩基处理技术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碎石桩、粉喷水泥桩、高压喷射水泥桩、双灰桩、现浇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粉喷石灰桩等。在桩基选型时,应充分考虑场地四周的环境条件、场地的土质条件、单桩承载力的范围值等。在高层、超高层及一些特殊结构的地基基础设计中,适合的方案可能不止一个,结构设计人员应和造价师紧密配合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加强对各种方案的技术经济对比,以最优的地基处理技术和施工技术,最终选择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的地基处理方案。

  2上部结构形式、建筑材料及构件尺寸的选择

  2.1合理选择结构形式

  建筑物地面以上的结构形式对工程造价有很大影响。目前我国民用建筑结构形式主要有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装配式大板、大模板结构、排架结构等。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各有优劣,应比较各种结构的布置方案、受力体系及经济性能,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尽量采用适合本地区的经济合理的结构形式,建设出低造价、高质量、高标准的民用建筑。

  混合结构的造价仅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造价的60%-70%,其钢筋混凝土用量少,适用于7层以下的建筑物。但混合结构是由墙体承重,对墙体布置有一定要求,不如框架结构灵活,其使用功能受到限制。7层以上12层以下的建筑宜采用框架结构,在其合适的位置上设置几道抗震剪力墙,可减小柱、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从而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且可以明显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框架结构一般适用于12层以上20层以下的建筑物,为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可其适当的位置上设置刚性筒体,也可以起到节省材料的效果。

  2.2建筑材料的选择

  建筑结构的设计要充分利用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既可以满足使用功能、提高工程质量的要求,又达到可以节省资金,降低造价的目的。因此,需要在熟悉建筑材料的性质、性能和各项技术指标的基础上,了解不同类型建筑材料的价格,按照灵活、经济、适用的原则选用材料。

  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安全适用、造价合理、施工方便为基本原则,应就地取材,减少运输费用,降低造价。以砖混结构为例,由于其保温性能不好,须通过增加墙体厚度以达到保温隔热的目的。而采用空心砖或具有更好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对减少墙体厚度、降低工程造价效果显着。高层建筑中非承重墙对工程造价有较大的影响,目前有许多隔音、隔热、轻质、价格合理的新型建材可供选用,采用新型建材,不仅可以减少梁、板、柱的截面和配筋,大量减低基础的负荷,起到降低造价的作用,而且对减少非承重墙的自重及美化结构外观等,均有现实意义。

  2.3建筑物构件尺寸的选择

  建筑物构件尺寸的选择,包括合理地选择柱及梁截面尺寸,混凝土墙体及板的厚度等。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构件尺寸减小,造成配筋率过大,钢筋用量增加,工程造价增加;构件尺寸增大,可以减少该构件本身的配筋,但增加了混凝土用量,增加了建筑物荷重。因此,需要结构设计者将混凝土构件的配筋率控制在一个经济合理的范围内,并经过计算比较,选定一个最优的方案,以满足建筑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